測繪地理信息奮進新時代 慶祝改革開放40年
40年風雨兼程,40年滄海巨變。回首來路,初心不忘;展望未來,奮楫爭先。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召開之際,4篇通訊,展示各地各單位40年來披荊斬棘、開拓奮進的發展歷程,呈現測繪地理信息事業改革創新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為在新征程上砥礪前行鼓勁加油。
西藏:測繪之花綻放雪域高原
不畏艱苦開展測繪工作
改革開放40年來,西藏測繪事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特別在“十二五”期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為西藏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了積極貢獻。
全新的歷史 嶄新的一頁
1976年4月2日,西藏自治區測繪局正式成立,由此揭開了西藏測繪事業發展的新篇章。改革開放40年間,西藏局從最初與其它部門合署辦公到獨立設置機構;從隸屬關系幾經變化,到機構性質、編制、人員相對穩定,機構職責相對明確;從一棟簡陋的平房到基本健全的基礎設施,建成了拉薩少有的園林式單位。從開創時期僅有的幾套經緯儀、水準儀和平板儀等“老三樣”測繪儀器,到目前擁有全站儀、GPS設備、計算機、無人機、遙感內外業一體化等現代化測繪裝備,到2012年建成西藏基礎測繪基地,西藏測繪走過了一條艱苦創業、穩步發展的歷程。
從“十一五”起,西藏局充分利用國家對測繪工作頒布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自治區黨委、政府對測繪工作進一步重視,以改善測繪事業發展內外環境為突破口,以切實履行政府職責為出發點,以實施開展省級基礎測繪工作為目標,經過不懈努力和開拓創新,實現了西藏測繪事業的快速發展和歷史性突破,為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作出卓越貢獻。
立足自身發展 激發內在潛力
西藏局成立以來,大力引進人才,建立健全機構,積極建章立制,建立健全了黨總支、工會、學會等組織。大力弘揚“老西藏精神”和“測繪精神”,為各項工作開展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和思想基礎。2008年,《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測繪工作意見的實施意見》出臺,測繪工作實現重大突破。
從2000年起,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實現了全區1:5萬地形圖全覆蓋,完成了西部縣(市)掛圖和西藏自治區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地理信息平臺等項目建設。
2008年啟動西藏省級基礎測繪項目,通過10年不懈努力,在省級基礎測繪成果為零的基礎上,完成了西藏重點區域4500余幅1:1萬3D產品;在全區120多萬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布設了700多個C級GPS點,完成了17000公里三等水準測量;編制了西藏自治區行政區劃、地形、影像等系列地圖和西藏自治區地圖集;建成了西藏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以及天地圖·西藏公眾版和政務版項目,較好地完成了重大自然災害應急測繪保障工作。
實施了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項目并建成西藏區域地理國情普查數據庫。
根據西藏經濟社會和維護穩定工作的需要多次編制(修編)了領導機關工作用圖、自治區交通圖、西藏自治區地圖冊等公共地圖產品。
經過多年努力,測繪資料檔案管理實現計算機管理,建成了基礎地理信息分發服務系統,測繪成果資料的安全管理和保障服務水平逐年邁上新臺階,近年來每年都為各級黨委、政府部門、公安、部隊和應急事件處置免費提供數百萬元的各類測繪成果數據,還為各行業有償提供上百萬元價值的基礎測繪產品服務。
西藏地處祖國西南邊陲和反分裂斗爭第一線,持續加強測繪統一監督管理有著特珠的意義。2010年11月26日,《西藏自治區測繪條例》通過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審議,于2011年1月1日頒布實施。近年來,通過與相關部門的聯合執法和專項整治,有效打擊了各種測繪違法活動,遏制了非法地圖的編制出版,規范了全區測繪市場和地圖市場。
在西藏自治區全方位迅速發展過程中,測繪工作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等各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不僅得到自治區黨委、政府領導的認可和好評,近年來多次被區直機關黨委、自治區國土廳、區科協評為先進黨組織、民族團結模范單位、先進集體和先進學會。
多方長期援藏 助力高原測繪
長期以來,原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歷屆領導班子都對測繪援藏工作給予高度重視,從西藏局建局至今給予了大量的幫助和支持。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著眼于加快西藏測繪事業發展,加強單位組織領導,強化科技支撐等,舉全國測繪力量開展援藏工作,從項目安排、資金投入、數據支持等多方面給予幫助支持,促進西藏測繪事業呈現出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
從1994年起,原國家局堅持長期的人才援藏政策,先后選派9批共27人次進藏工作。援藏干部積極投身雪域高原測繪事業,推動了行業管理水平和測繪資料管理、保障服務水平的顯著提高,帶動了西藏測繪人才隊伍發展壯大。
浙江一院:建功立業勇擔當
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見證了浙江測繪服務理念的變遷和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的大跨越,也見證了浙江省第一測繪院在歷史變革中的創新發展。
創新潮頭善作為
浙江省第一測繪院一直是全省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的主力軍。上世紀90年代初,浙江省第一代1:1萬地形圖在這里完成,浙江第一高峰黃茅尖的高程在這里測定,省內第一條高速公路杭甬線首次采用的航空攝影測量技術在這里誕生,全省第一個長度檢定場在這里建成,第一幅采用計算機地圖制圖技術制作的《浙江省地圖》在這里問世。該院還實施了國家一、二等水準網測量與復測,并布測全省三等水準網,全面建成浙江省高程基準體系,參加全國GPS A級網聯測。這些都對浙江經濟社會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進入新世紀,該院應用航測新技術完成了全省高速公路測量,編制了第一張公開出版的《浙江省交通圖》首次建立全省統一的浙江省連續運行衛星定位綜合服務系統。從秦山核電站到三門核電站建設,從廣東虎門大橋變形監測到杭州灣跨海大橋首級控制網測量,再到舟山連島大橋工程首級控制網測量與復測……都灑下了一院測繪人的汗水。
黨的十八大以來,該院加快建立信息化測繪體系。2015年實現1:1萬地形圖準實時動態更新;完成全省陸海統一基準框架建設和全省海岸線測繪共計4000公里,完成全省部分島(礁)大比例尺地形圖和水下地形圖測繪,并編纂浙江第一本海洋圖集;對全省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進行北斗地基增強系統改造,提供高精度全天候的基準測繪服務;完成全省約3.4萬平方公里地理國情普查任務,獲評普查勞動競賽先進單位。
服務社會勇擔當
40年來,浙江一院立足時代新要求,以科技創新作為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第一動力,以為大眾提供豐富的地理信息服務為宗旨,積極拓展服務領域,以測繪力量建設服務新時代。
一院積極探索浙江省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在數字城市、應急救援、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應用,服務能力日益提升,應用范圍不斷拓展。在應急指揮中,基于北斗衛星導航技術,應急調度指揮綜合平臺可以對整個城市的公安、消防、醫療等相關部門的分布情況進行實時監控,精準及時處理緊急突發事件;在智慧農業中,應用北斗衛星導航技術和智能化駕駛輔助系統可解決農機自動化作業、高精度定位等精細化作業技術難題,提升農業精細化程度和管理水平;在智慧港口建設中,可對港口生產要素進行精確定位、動態跟蹤、可視化管理;在智慧旅游中,導游助手、數字景區、景區搜救等,成為大眾旅游和管理部門的有力幫手。基于北斗衛星導航技術,一院還聯合千尋公司等高新企業,積極探索研發高精地圖,為聯合國首屆地理信息大會無人駕駛試驗提供精準定位。
2009年,由一院建設的浙江地圖網正式開通運行,成為國內最早的省級專業地圖網站之一。2012年,在浙江地圖網的基礎上,天地圖·浙江正式上線運行。2015年,浙江一院主導完成了天地圖·浙江省、市、縣三級公共服務地圖網站建設,并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市、縣天地圖互聯互通和全省“一張圖”建設。2017年,開通了天地圖·浙江微信公眾號。在全國天地圖省市級節點服務評估工作中,連續五年被評為五星級。
在深化應用上,天地圖·浙江更展現出了數據鮮活的生命力。支撐了浙江19個縣市的數字城市建設,并為全省各縣市打造唯一、權威、精準、通用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為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最多跑一次”等重大決策提供豐富的地理信息;在推動“普惠金融”“數字港口”“智慧交通”“智慧三農”等經濟建設中,天地圖·浙江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天地圖·浙江結合社會熱點和浙江特色開設的“每月一圖”“圖行浙江”等,成為社會公眾喜聞樂見的專欄。
地理信息成果廣泛應用的背后,是技術人員日積月累的探索研究和腳踏實地的創新實干。為更好地方便用戶使用,浙江一院對浙江省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放寬了準入限制、搭建了政務注冊服務平臺,實現用戶注冊審核“零跑腿、無紙化”,應用單位也不再限于測繪資質單位,而是面向全社會具有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需求的法人單位與個人開放。為解決大批量用戶接入受限問題,還聯合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武漢大學,開發了“格網化”處理軟件,提升訪問速度,實現萬名用戶同時在線“不堵車”。
此外,一院自主研發的數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引擎系統軟件成為天地圖·浙江及各縣市天地圖節點的基本支撐軟件;矢量瓦片地圖技術將全省的數據更新效率從1個星期提高至2個小時之內,同時可配置多套地圖可視化風格,實現動態繪制、3D建筑物仿真等效果,交互能力實現質的飛躍;云架構、云遷移技術的應用為天地圖·浙江提供了安全、穩定的運行環境。
初心不改,矢志奮斗。40年來,一院3次獲得全國測繪系統先進集體稱號,4人獲得省級勞模和“五一”勞動獎章,還獲得全國青年文明號、杭州市文明單位等眾多榮譽。
臺州:“東海明珠”的測繪發展路
改革開放40年,臺州從一個經濟社會發展的落后地區成為中國東南沿海發達經濟帶上的一顆耀眼明珠。40年改革開放,臺州測繪工作一路相隨,默默支撐和保障著這顆“東海明珠”的建設發展。
測繪管理:從缺失到完善
1980年,臺州地委設立臺州地區測繪室,這是全省首家成立的測繪管理機構。1994年臺州撤地建市,在臺州市建設規劃局下設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臺州市測繪管理辦公室,負責全市測繪工作。1998年,成立局直屬臺州市城建測繪隊。
進入新世紀,市政府更加重視測繪工作,2002年市政府令第79號發布《臺州市測繪管理規定》,2009年印發《關于切實加強測繪工作的通知》。各級政府將測繪與地理信息機構建設作為重要抓手,2012年臺州市、縣(市)分別在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局加掛測繪與地理信息局牌子,相繼增設測繪與地理信息處(科),測繪與地理信息管理職能得到全面落實到位。
2016年,臺州市測繪管理辦公室更名為臺州市空間地理信息中心,增加全額事業編制3名,縣(市)也都成立了地理信息中心,加快推進地理空間數據交換和共享工作。
基礎測繪:從薄弱到實現信息化
2000年以前,臺州市測繪隊伍基本隸屬于建設規劃部門,為服務城市中心區建設,主要從事傳統測繪,多基于地方獨立坐標系統,采用手工編圖,提供模擬地形圖,難以實現有效覆蓋和更新。
為滿足城市建設需要,2000年以后,臺州市、縣逐步建立計劃體制和財政投入機制,從2006年開始連續發布了臺州市基礎測繪“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規劃,基礎測繪手段逐步升級為數字化測繪,并探索和建立了信息化測繪。
2003年,臺州市首級控制網改造完成,統一了平面和高程控制網,建立了統一的GPS控制網,為當地統一規劃建設提供精確的測繪保障。為推廣國家2000坐標系應用和統一全市域測繪基準,2010年建成由8個基準站構成的臺州市連續運行衛星定位綜合服務系統。2012年全面完成臺州市大地基準框架建設,包括臺州市域似大地水準面精化、CORS基準站網解算、2000臺州坐標系建立,建成覆蓋臺州市域、高精度、統一的平面和高程基準。
2006年臺州市在路橋區開展數字城管試點,實現城市管理數字化運行、網格化管理。當年啟動建設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并于2010年建成。2009年,市政府在《關于切實加強測繪工作的通知》中強調:構建基礎地理信息公共平臺,推進地理信息資源共建共享。2013年,數字臺州地理空間框架平臺建成并開通,市政府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數字臺州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推廣應用的通知》,下轄6個縣(市)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平臺同期建設并通過驗收,目前已推廣應用基于平臺的信息系統120余個。
為全面摸清地理國情家底,臺州市2015年啟動第一次地理國(市)情普查,經過3年的普查,完成了地形地貌、地表覆蓋、地理國情等國情要素普查,并增加開展18項專項普查并分析研究。海量的普查成果已廣泛應用于“五水共治”、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海岸線普查、應急救災防范和森林城市創建等多方面。
今年以來,臺州市全面貫徹“最多跑一次”決策部署,測繪地理信息以服務政府工作為中心,大力推進建筑工程“竣工測驗合一”改革和建設工程全流程審批改革,啟動“多規合一”信息平臺、空間地理數據庫建設,整合地理信息資源,優化地理信息服務。
川測三院:開拓創新展宏圖
認真開展地理國情普查
改革開放40年來,四川省第三測繪工程院無負巴蜀大地的滋養,為四川經濟社會發展、應急救援、防災減災、規劃建設、政府決策等不斷提供可靠詳實的測繪地理信息保障服務。
經天緯地
作為國家級測繪隊伍,他們的足跡遍布全國31個省市區,參加了中越陸地邊界勘測、國家西部空白區測圖、國家1:5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更新、海島(礁)測繪、國家現代空間基準建設、地理國(省)情普查監測、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四川省地理空間基礎框架與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國家、省級測繪工程。為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國家重大戰略提供了測繪保障服務,為全國300余個大中城市經濟建設提供了地方基礎測繪保障服務。服務領域覆蓋地理國情監測、攝影測量與遙感、工程測量、大地測量、國土測繪、地下空間信息化建設、地理信息系統等諸多領域。
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潮中,該院始終以基礎測繪為立院之本,事業之基,以地理國情監測和地下空間信息化為事業發展龍頭,傾力打造四川省乃至全國技術領先的地理國情監測與資源環境承載力平臺。建設地下空間信息化中心,致力于管線普查標準體系建設及二維、三維管線系統的應用開發服務,成效顯著。該院還積極探索城市綜合地下管線探測技術,建立起了我國第一套管探數字化技術體系。
頂天立地
40年來,該院測繪人走過沙漠無人區,挑戰高寒缺氧,投身中越勘界。在西部測圖工程中,征服生命禁區,跨越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地,克服了施測面積大、外業布控難、測圖任務重、技術要求高的世界性難題,圓滿完成了23.24萬平方公里的測圖任務。
歷時10年,該院31名熱血青年以舍身忘死,堅毅不拔的精神,在荊棘叢生、地雷密布的中越邊界,為國家尊嚴和民族利益而戰!立下665塊界碑、勘定750公里邊界,結束中越有邊無界的歷史。
汶川大地震、蘆山地震發生后,他們冒著危險扎根重災區開展應急測繪,為第一時間挽救人民生命財產提供測繪保障。他們不顧余震的威脅認真勘測城市地下生命線被地震破壞的程度;采集受損區域三維實景影像數據,向四川省抗震救災應急指揮中心提供了蘆山老縣城360°全景影像及三維可量測實景影像。四川省總工會授予該院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工人先鋒號稱號。
整合規劃
該院承擔完成了全省首個基于地理信息的“多規合一”規劃信息平臺和首個市級“十三五”總體規劃,社會反響很好。
該院承擔的四川首個地級市總體規劃編制試點項目——內江市“十三五”規劃日前通過驗收,被譽為全域空間規劃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相銜接的創新,示范作用顯著。他們建設的全省首個“多規合一”規劃信息平臺——四川省綿竹市“多規合一”平臺,以天地圖·四川為基礎,融合了全市5大類基礎地理信息數據、60余項規劃成果數據,實現了多規“一張圖”、規劃輔助決策、業務協同、數據資源共享及項目并聯審批等預期目標,可有效進行規劃分析和沖突分析,輔助統籌謀劃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用和城鎮化格局。
在實踐的基礎上,該院參與起草了國家《市縣空間規劃編制技術規程》;在省內開展了“多規合一”空間數據庫支撐研究,形成了由《四川省空間規劃底圖編制技術規程》《“多規合一”空間數據標準》《“多規合一”空間數據庫技術規定》等組成的技術標準體系;開展四川省“多規合一”空間數據庫建設,編制了全省“多規合一”空間規劃底圖,構建了空間規劃底圖數據庫,為全面開展“多規合一”工作提供了技術標準規范和數據保障。這一系列成果得到了相關領域專家的一致好評,部分機構已經開始推廣應用相關成果。
40年開拓奮進、矢志創新,成就驕人業績。走進該院文化陳列室,可以看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國家測繪局全國測繪質量表彰單位、國土資源系統功勛集體、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工人先鋒號、四川省文明單位、國家級測繪科技進步獎及優秀測繪工程獎等200多項榮譽,這些榮譽背后凝聚了著全院職工的青春與智慧。
更多相關
【應用案例】徠卡RTC360在地籍測繪中的應用
一、應用背景 三維激光掃描儀在地籍測繪中相比傳統測量手段,效率上大大提升。而基于GNSS定位的移動測量系統在地籍測繪中受信號的影響,在山區、城中村、...
徠卡自動化監測系統在蘇通長江公路大橋的應用
一、項目背景: 蘇通長江公路大橋,位于中國江蘇省境內,是江蘇省公路主骨架網“縱一”—贛榆至吳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時中國建橋史上工程規模最大、綜合建設條件最復雜的特大型橋梁工程。該橋全長...
熱烈祝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正式施行
2017年7月1日,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96歲生日,也是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以下簡稱《測繪法》)實施之日。《測繪法》是為了加強測繪管理,促進測繪事業發展,保障測繪事業為經濟建設、國防建...
效率提升40倍,北斗+AI定義道路養護新標準
新基建背景下,圍繞AI打造的新應用不斷涌現,AI道路巡檢便是其中之一。 千尋位置依托北斗高精度定位、地理信息采集、視頻圖像對比識別、公路專題地圖三維可視化等技術手段,打造AI道路巡檢解決方案,...
大力推進基礎測繪 鞏固發展根基
十八大以來的5年,是基礎測繪工作全國聯動、碩果累累的5年。5年來,各級測繪地理信息部門觀大勢、謀大事、強基礎、利長遠,推動基礎測繪工作取得重要突破,大力構建新型基礎測繪體系,為建設智慧中國奠定了堅...
地球磁極偏移,對導航、勘測、石油開采等諸多領域造成影響
北磁極的快速移動迫使科學家不得不緊急更新世界地磁場模型(WorldMagneticModel,WMM),近日,新模型已經更新完成。事實上,這一模型本該到2019年底才更新。世界地磁場模型 世...
【徠卡本地化軟件介紹】您的外業測量智能化助手
徠卡手機測量系統于2011年在市場上推出,是業界首款運行于Android平臺的GNSS控制程序。相對于傳統的控制手簿Android智能手機或平板體形小巧輕便,可以有效降低外業作業的強度,...
什么是RTK?RTK原理和GPS導航的應用領域?
南京環球測繪收集整理了一些資料,在這篇文章中重點介紹什么是RTK?RTK的原理介紹,及RTK的應用領域介紹。什么是RTK?rtk全稱是RealTimeKinematic,實時動態測量RTK有兩種含...